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雷音庫
法師開示篇
學術篇
福智學苑
佛經故事
金口玉言
史蹟篇
閒情篇
特稿
佛青活動點滴
雷音過去期刊
   

法師開示篇
佛 教 問 題 座 談(選 讀) 竺摩法師著

心智:金剛經中有首偈:「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有形相可見,有聲音可聽,為甚麼說以色聲見佛是邪道呢?那麼甚麼才是正道呢?
竺摩:
這首偈是從法身無相,以顯明諸法實相無相的空理。法身實相,既是無相,你現在要從色去見,要從聲去求,自然是愈求愈遠,愈想見愈見不到,所謂「有意栽花花不活」也,不走正路,即落邪道。因如來有三身,其可見者,應身之假相;其不可見者,無相之法身,為如來之真實身,其理體唯可以證知,不可以相求,若從色相上見,聲音中求,即心有所住,心有所住,未如法性,未稱其量,即不能見充滿法界之法身如來,故金剛經中心思想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心有所住,即違正道,此理甚深,故前說「此經為最上乘者說」,其故在此。

梁君:前面講的與「許詢」對揚佛法的「支遁」,是否就是「支郎」?是居士呢,抑是法師呢?
竺摩:
支郎和支遁,是兩師徒,是高僧,不是居士。支郎即支謙,月氏國人,漢末來中國,受業於支亮。《高僧傳》云:『魏有三高僧,曰支謙,支纖,支亮。於中謙者,為人細長黑瘦,眼多白而睛黃,復多智,時賢諺曰:『支郎眼中黃,形軀雖小是智襄』。故文學士,每以支郎稱之,後世且多以支郎稱僧人,如韋莊下第題僧房詩云:『酒薄恨濃消不得,卻將惆悵問支郎』。支遁,為晉之高僧,字道林,嘗學於支謙,人多以支公、林公稱之,與謝安、王羲之、許詢等為方外交,尤以許詢為最,佛門有「支許」之稱,似世俗之有「管鮑」也。

梁君:支遁、支謙、支纖、支亮,都用支字,支遁又叫道林,似為俗姓?為甚麼出家還用俗姓?
竺摩:
中國在晉朝以前,出家人本無定姓,大多俗姓,或姓竺、姓支等不一,如竺法蘭、竺潛、竺道生等。或依師姓,如支遁依支謙姓支。即支謙亦為月氏國之優婆塞,後在中國為僧,仍用俗名。本來佛世弟子,多用俗名,如迦葉、舍利弗、目犍連等都是在俗之名,投佛出家,仍用其舊,佛並無為人取法名。在中國的出家人多事,始有剃度名、法派名,一個兩個不夠,還多取幾個。如現在各位皈依三寶亦然,要多拜幾個師父,取多幾十個法名,才夠癮。有時想想:老和尚們年紀大,取的法名一定是好的?但有時又想:法師們雖然年輕,講佛法講得好,取的名亦是好的?於是遇到人眾集會處,心裡轆轆轉,轉個不停,不知用那個法名才好?

陳居士:佛經中不是說善財童子有五十三參嗎?為什麼不能多拜師父呢?
竺摩:
華嚴經說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說他為進求佛法,向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求開示,目的是多參學,增廣見聞,並不是拜了五十三個師父,說了五十三次皈依,取了五十三個法名!試打開華嚴看看,善財有沒有五十三個名字呢?善財參了五十三個善知識,始終還是用善財一個名字,不是很好的證明嗎?

李君:照這樣說法,那麼,師父便應只要一個,不必太多了?
竺摩:
也不一定是這樣!要知拜師父的目的,是要參學佛法;要多學佛法,便要多親近明師。那麼,一切有學問有道德的善知識,有機會,都成為我親近瞻依的師範;但並不是叫你去一一皈依,送了一個紅包,求取一個法名,就算是參過師了。許多人以為自己多拜師父就好,拜多了師父,似乎是自己不必修行亦不要緊,因為那許多師父裡面,碰得巧,總有一個好的,總有一個能度到我,只要給我拖住他的袈裟角,就可以跟上西天的。從這樣的動機去拜師父,那就有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