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雷音庫
法師開示篇
學術篇
福智學苑
佛經故事
金口玉言
史蹟篇
閒情篇
特稿
佛青活動點滴
雷音過去期刊
   

法師開示篇
佛 教 問 題 座 談(選 讀) 竺摩法師著
陳居士:佛法有三乘,即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聲聞緣覺為小乘,菩薩為大乘;但大小乘的區別在那裡呢?
竺摩:佛法本來是一味平等,原無大小差別;而因聽眾的智力有深淺,器識有寬狹,願行有勝劣,遂有大小之分,即智淺、願劣、識量狹者為小乘,智深、願勝、器識寬者為大乘。智深、量廣、願勝,故能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犧牲自己,利濟大眾;智淺、願劣、器狹,故畏怕生死,逃避現實,自求解脫,趨於小道。

李心虛:佛法有中乘、有一乘,又有五乘,是怎樣講的?
竺摩:中乘、是指緣覺乘,因其根器較聲聞為利,比菩薩乘則鈍,居兩者之間,故亦謂之中乘。一乘、是指佛乘,乃大乘之究極,《法華經》所謂:「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五乘、是在三乘之上再加人乘和天乘,合為五乘。

李心虛:人天乘法與三乘法有何差別呢?
竺摩:人天乘是世間善法,尚有生死輪迴,未徹底的,不究竟的,但可作為修習三乘法的基礎或階梯。三乘是出世善法,修此即能跳出三界,不受輪迴。但聲聞緣覺的二乘法,亦不了義,不徹底,要菩薩乘法,才是徹底了義的佛法。

李君:大小乘的乘字,是怎樣解的?三乘出在那一部經典裡呢?
竺摩:乘即車乘,有運載之義。小乘中乘大乘,即羊車、鹿車、牛車或小車、中車、大車,出在《法華經》裡。《法華經》〈譬喻品〉說我們眾生所處的「三界無安,猶如火宅」,而不知出離,故喻一長者家宅失火,小兒無知,不肯出來,長者憂慮,乃方便說門外有羊車、鹿車、牛車,可供彼輩嬉戲,始引誘他們逃出火宅。羊車即喻小乘,鹿車喻中乘,牛車或大白牛車,即喻大乘菩薩,能運載許多眾生,從生死岸,入涅槃城也。或解牛車為大乘,大白牛車為一乘,亦是可以的。

寬衡:《法華經》中說到有一少壯人,年紀只有二十五歲,而指一個百歲人,說是他所生的兒子,那個百歲人亦承認少壯人是他的父親。「父少而子老」,其事難可信,這如何解釋呢?
竺摩:這是一個譬喻。在佛講《法華經》至〈從地湧出品〉,有許多老菩薩從地中如水一樣的湧出來,當時在座大眾,都驚疑不定;佛乃告訴大眾說:你們不須驚異疑惑,這些老菩薩們都是我出家以來所教化的眾生。不說還好,這一說,大家倒疑惑起來了,即覺得佛為太子時,出於釋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成正覺,始過四十餘年,為什麼能教化了這些老菩薩,真是「父少而子老,舉世所不信」?因此佛就接著說〈壽量品〉,開跡顯本,說明自己不自今生才出家成佛,在過去塵點劫前已在此娑婆世界出家成佛,不知幾多次,久已教化這班菩薩,這班菩薩都是在此娑婆世界下方空界中住,現在知我在講《法華經》,所以他們又從地湧出來聽經了。

李金城:佛法微妙,真是不可思!我現在有一問:佛以慈悲為本;今有一人,未皈信佛法,而他能好心作好事,甚合佛法,他能否獲得佛的護佑呢?
竺摩:能獲得佛的護佑,因佛有他心通,你既好心修善,即與佛心相應,自然得到護念,不過若能皈依,誠信專一,更會加速護佑的效驗!

陳君:既然不皈信三寶,也得到佛的護佑,那麼,又何必需要學佛呢?
竺摩:未曾學佛雖也好心能做善事,但對宇宙人生真諦,認識不透,理路未清,目標不明朗,雖有好心,難得徹底,雖做善事,不易究竟;若能皈信三寶,明了佛法,則可擴此善心而為大菩提心,能為入世出世之大事業;且信仰確定,在精神上亦不會徬徨,可獲得一種肯定的保障,故學佛需要皈依一次,方為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