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雷音庫
法師開示篇
學術篇
福智學苑
佛經故事
金口玉言
史蹟篇
閒情篇
特稿
佛青活動點滴
雷音過去期刊
   

佛經故事
高 僧 說 什 麼 ─ 慧 思 擷取自《高僧說什麼》—作者:馬超—出版商:中國財富出版社

慧思:弘恕慈育 梵行清慎

  慧思(五一五∼五七七年),俗姓李,後魏南豫州汝陽郡武津縣(今河南上蔡縣)人,十五歲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後,開始雲遊四方,四處尋訪古剎名寺,後跟隨北齊慧文法師,專事修行禪觀,領受「一心三觀」的心髓,證得法華三昧境界。後來因為遭到諸惡比丘的毒害,他便決定南下弘法。

  慧思北齊文宣帝天保四年(五五三年)來到郢州(今天的河南信陽),應郢州刺史的邀請,他開講摩訶衍義,但是又遭到惡毒論師的不滿與迫害,於次年,即南梁承聖三年來到光州(如今的河南光山)傳法,追隨他的弟子眾多。陳光大二年,即五六八年,率領弟子來到南嶽,前後住了十年,由其弟子筆錄他所宣講的內容:《出四十二字門》《無淨行門》《隨自意》《安樂行》《次第禪要》《三智觀門》《釋論玄》等。慧思的佛學思想,既注重禪法實踐,又注重義理上的研究,開起了天臺宗止觀並重的先河。

  據說慧思的禪定功夫十分厲害,而且在修行的過程中經常有很多奇異的現象發生,這種種瑞相更加堅定了慧思一心求取佛法的決心。慧思修成禪定之後,得到當時許多名僧的誇讚,慧思也因此名震四方,前來跟從他學習的僧人也越來越多,可是在這些前來修學的人中,也有一些是因為嫉妒而來尋仇的。有人在慧思的茶水中下毒,可是這水卻不知怎麼被碰灑了;也有外道試圖謀劃趁著慧思出去時殺害他,可這種謀劃屢屢不能得逞,於是就有人說慧思是羅漢轉世,一般人是無法傷害到他的。

  對於這些惡意傷害和侵擾,慧思卻從不在意,他經常對弟子們說:「以往的大德在弘法時還經常被人暗算,更何況是他這樣無德之人。如今別人害我,必定是我前世曾對不起他。可知,因果報應是分毫不爽的,所以我也就不擔心了,假如命中註定我要為了還債而失去性命,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這樣的話,在慧思說過了多次之後,那些想加害他的人,反而不再有所行動了。屢屢遭人迫害,這便是慧思決定南下弘法的一個原因吧。

  作為天臺宗的先驅人物,慧思的佛學思想的一個特點就是極其重視般若,他倡言定慧雙開、一心三觀,這種佛學思想對當時及後世的中國佛教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代明僧道宣法師(五九六——六六七年)在評論慧思時這樣說過:「自江東佛法,弘重義門,至於禪法,蓋蔑如也。而思慨斯南服,定慧雙開,晝談義理,夜便思擇,故所發言,無非致遠,便驗因定發慧,此旨不虛。南北禪宗,罕不承緒。」(參見《續高僧傳》卷十七《慧思傳》)

  不過,在慧思的佛學思想中,儘管強調定會雙開,但他也說過「三乘一切智慧皆從禪生」。可見,慧思還是注重禪定多些,並認為修學者只有在禪定中親身體證到的智慧境界,才是真正的智慧。假如離開了禪定,去妄求智慧,那簡直是不可能的,禪定才是生出智慧的根本。

  「一心三觀」的教法,最初由慧思的老師慧文提出,是說在一心之中同時觀悟到空、假、中這三諦,才算是真正的圓融。慧文根據《大智度論》《中論》中的說法而創立了「一心三觀」的圓頓觀法。在《大智度論》卷二十七中有云:「欲以道種智具足得一切智,當習行般若波羅蜜;欲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種智,當習行般若波羅蜜。問曰:如佛得佛道時,以道智得具足一切智、一切種智。今何以言以一切智得具足一切種智?答曰:佛得道時,以道智雖具足得一切智、得具足一切種智,而未用一切種智。如大國王得位時,境土寶藏皆已得,但未開用。……問曰:一心中得一切智、一切種智,斷一切煩惱習。今云何言以一切智具足得一切種智,以一切種智斷煩惱習?答曰:實一切一時得。此中為令人信般若波羅蜜故,次第差品說;欲令眾生得清淨心,是故如是說。」這便是「三智」的典故來源。而在《中論》卷四的《觀四諦品》中這樣寫道:「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慧文在創立了這種圓頓觀法之後,便傳給了慧思,慧思在這種圓融觀法上十分下工夫,所以這種圓融觀法便成了慧思佛學思想上的一個特色。

  在慧思幾十年的弘法生涯中,跟隨他的弟子數不勝數,而他最為看重的弟子便是智顗,他將自己的教法全部傳給了智顗,而且慧思還經常讓智顗代替自己給僧眾講經,每每遇到文理不通之處,慧思都會給他一些提示。智顗天性聰敏,只需要一點啟發便能領會佛法大義。慧思「因定發慧」而最後達到「定會雙開」的禪學思想,以及「一心三觀」的教理,悉數傳給智顗,而智顗則在慧思的理論基礎之上進行了新的創造和發展,從而真正確立起「止觀雙修」的佛教實踐原理,構建起以「三諦圖融」和「一心三觀」為核心的天臺宗修行觀法。

—— 擷取自《高僧說什麼》─ 作者:馬超 ─ 出版商:中國財富出版社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