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雷音庫
法師開示篇
學術篇
福智學苑
佛經故事
金口玉言
史蹟篇
閒情篇
特稿
佛青活動點滴
雷音過去期刊
   

法師開示篇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 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經題慨解(上) 袁文忠會長

各位善知識:

  今天很榮幸有機會跟大家見面,各位這樣發心,能夠來這裡聽《楞嚴經》。

  今天要介紹的是《大佛頂首楞嚴經》。我以下簡稱《楞嚴經》。《楞嚴經》有十卷,第六卷之中,是講觀世音菩薩的耳門圓通的。按講經的規矩,我首先解釋經題。

  這部經簡單叫做《楞嚴經》,其實經題共二十個字,稱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正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我們一般喜歡就簡單稱為:《楞嚴經》,其實應稱為《首楞嚴經》才對的。我先將經題解釋一下。一條經文題目是全經要旨。當我們明白經題的意思,便可以大概知道全經的綱要。我現在先解釋「別」,之後講「通題」。

《楞嚴經》的別題

  「別題」有十九個字:「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這十九個字是《楞嚴經》的別題。

  「通題」只有一個「經」字,意思是凡是佛說的,都叫做「經」。

  在「別題」的十九個字中,我首先解釋「大佛頂」三個字。照文字來看,「大佛頂」是否指一尊大佛的頭頂呢?這樣的理解是錯誤了。

「大佛頂」即指「心性」

  我們經常講「心」,但我們是否真的認識到什麼叫做心呢?在佛經分析的「心」:有肉團心、有妄心、有真心。

  「肉團心」就是指在我們身體中間,形狀好像杏仁那樣的器官,這是屬於生理上的,幫助身體血液運行。我們的心臟跳動,有脈搏,如果心臟不跳動呢,那就不可以生存了!

  佛教講的「心」是不是指這個「肉團心」呢?在《楞嚴經》中,佛問阿難尊者:「你以哪個為心?」阿難尊者回答:「每個人都以為胸口那個就是心」。佛說:「不是講這個心,因為這個只是生理上幫助血液運行的心。」

  第二種是叫做「妄心」。「妄心」就是整天打妄想的心,想東想西,早上起床就想著今天要上班啦,要做什麼早餐,要跟誰聯絡,應酬什麼人等等。這個「心」整天記掛著各種事物,那是「妄心」。這種虛妄心是指由日常處境引起的種種妄想。

  第三種就叫做「真心」。「真心」是無形無相,是如如不動的,佛經要講的「心」是「真心」。

  剛才說過「肉團心」,那是在我們身體裡面,形狀是可以畫出來,可以看得到的。「妄心」是指整天在打的妄想。從觀察所作的妄想,也是可以看得到我們的「妄心」。

  那麼,「真心」究竟是什麼樣子呢?那不是具體可以看得見,也不是打妄想的那個心。《楞嚴經》用「大佛頂」三個字來表示「真心」的意義:「真心」就是「大」。

「心性」是絕對的「大」

  「大」的意思有對待的大,有絕對的大。

  甚麼是對待的「大」呢?分有兩種。

  第一種「大」是對小而講的大,譬喻說高大的山相對於小山來說,就是大山。但這高大的山面對更大的山,例如喜馬拉雅山面對佛經所講的須彌山,這山就不再大了。原因是這山有形相,所以就有對待性。這種大,不算是大。又譬如說一個人很高大,但跟更高大的洋人比起來,那人就不再高大了。這就是有對待性的大。

  第二種「大」是先小後大。以一棵樹為例,本來是一棵小樹,從小樹生長,漸漸地變成大樹,這叫做先小後大。如同人一樣,從嬰兒漸漸養育成人,從小至壯,從壯至老,這也是先小後大。

  第三種就是佛經要講的「真心」。《楞嚴經》講「真心」的「大」,不是對小而說大,不是先小而後大。那是原原本本就是大,是絕對的大。真心就是我們的「心性」,那是廣大無邊,無形無相,無可以比較,那種「大」在佛經中講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心性」能包含虛空

  我們認為虛空很大,但無論如何比喻虛空有多大,但原來「心量」比虛空還要大。《楞嚴經》記載:「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青裡。」虛空被喻為大,其實不算大,虛空就好像天空裡的一朵雲,相對於太青,虛空是那麼小,「心性」才是最大,成佛就是要證得這廣大無邊的心性。因此,佛被稱為大聖人,有無量的福,所以佛是量大福大。佛教講的「心性」是絕對的大,所以用「大」字來說明。

「心性」是「靈明覺知」

  佛是靈明的,即覺者,已證得了義真理,並來到世間度脫眾生,故又名「如來」。「密因」即秘密的因緣,「佛」就是「心性」,「心性」就是「佛」。「佛」這個字就是「覺」的意思。我們的心性是靈明覺知的,人人都具有這「靈明覺知」的心性。

  我們每個人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有覺知的。你的眼睛,有視覺,能夠看東西,這是你的眼睛的靈明覺知;耳朵能夠聽音聲,這是耳朵的靈明覺知;鼻子能夠嗅到香臭的,這是鼻子的靈明覺知;舌頭能嚐到味道,這是舌頭的靈明覺知。身體呢?知道寒冷,知道炎熱,知道痛,知道癢,這就是我們身體的覺知。這種種覺知,就是「覺」的意思。不過,我們這些覺知,全部運用於趨向六塵。

  「靈明覺知」的「明」是指心性,即我們的「真心」,那是本來清淨的,是靈明不昧的。心性即是佛,所以古人說,即心就是佛。既然即心是佛,那麼是不是不用修行就成佛了?不是的!雖然即心是佛,但可惜我們的覺知,運用於對向六塵,於是變成「轉覺成迷」。經典告訴我們,心性本是「靈明覺知」的,所以就用「佛」字來說明。心性位於「佛頂」,「頂」是最高無上的,以佛頂比喻心性,即我們的真心,以說明真心也是同樣高超的。

萬法唯心造 破妄方顯真

  其他宗教指宇宙萬有是上帝創造,所以上帝才是最尊、最上,但佛法說:萬有都是由我們的心所造出來的,所以說萬法唯心造,心造一切法。由於我們對向六塵,若能「背塵合覺」,就能顯現真心。為什麼「真心」被講為最高超的呢?因為「真心」就是「大佛頂」。由於我們很難理解「真心」是甚麼樣子,所以就用「大佛頂」三個字來表示,所以《楞嚴經》就是顯「真心」。

  「顯」是「即妄即真」,或者「破妄顯真」,眾生一向是「背覺合塵」。佛陀指示我們要「背塵合覺」;認識本有,認識大佛頂的真心,所以這一部經也可叫《大佛頂經》。如來就是「佛」,佛就是「覺者」。為什麼佛也叫做「如來」呢?因為如來就是佛,證到真如,來到這個世間度化眾生,所以佛叫做如來。

「如來密因」通達因果

  佛教說有因有果,一個果報,一定是有因而來的,不可能無因而得果的。如果你想吃得到某些果實,就要有果核為「因」,把果核種在大地裡面,從「因」就可以得「果」,所以大佛頂心性是能修的因,亦是能證的果;是通達因果,悟得大佛頂性的真心,依著去修而能成佛。

  佛能夠依「大佛頂」心性來修因,最後證了本有的佛性。修因,就是修成佛的秘密真「因」,這是如來的因,為什麼又叫做密因呢?因為如果不把成佛的真因宣講出來,我們怎樣知道「真心」就是成佛的真因呢?佛經講:一切的眾生都有佛性,都有大佛頂性的。基於眾生不知道這成佛的真因,所以本來不是秘密,都變成秘密了。以「大佛頂」比喻的「真心」,就是成就如來的因緣。因為無明把我們本具成佛的真心覆蓋了,原來不是秘密的因緣,變成了秘密,所以這因緣被稱為「密因」。現在透過楞嚴經的揭示,我們得知真心就是成佛的密因。

  佛能夠依靈明覺知的真心,再以各種法門為助緣去修習,便可達到「破妄顯真」,最後成就如來佛果。

  在座各位,都聽過大佛頂了!那跟你我有什麼關係呢?這即是說我們人人都有大佛頂真心的,大佛頂真心就是成佛的真因,你我也有成佛的真因,沒錯,一切眾生都可以成佛!

(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