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雷音庫
法師開示篇
學術篇
福智學苑
佛經故事
金口玉言
史蹟篇
閒情篇
特稿
佛青活動點滴
雷音過去期刊
   

佛經故事
高僧說什麼 ─ 鳩摩羅什 擷取自《高僧說什麼》—作者:馬超—出版商:中國財富出版社

鳩摩羅什:忍辱精進 弘法東土

  鳩摩羅什(三四四∼四一三年),東晉時期後秦高僧,佛經翻譯家,與真諦、玄奘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為當時的龜茲國人,他幼年時就隨母親出家,二十歲受戒,先是學習了小乘佛法,後來學習大乘佛法,尤其把精力放在般若學的鑽研上,並且努力學習漢語,最後博通大小乘佛法,又精通漢語。鳩摩羅什年輕時代曾在天竺諸國遊學,遍求名師,由於他聰穎好學,又博聞強識,於是受到當時許多名師的關注,並被寄予了深厚的期望。三八三年前秦大將呂光政破龜茲時將他俘獲, 次年, 鳩摩羅什被押往後涼。在東晉後秦弘始三年(四○一年),姚興派人將他迎到長安,被尊為國師,進行翻譯佛經的工作,他帶領弟子翻譯了《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妙法蓮華經》《維摩詰經》《佛說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典以及《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論著,共計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最初,鳩摩羅什懷著弘法利生的心願要到中土來傳法,可誰知,這弘傳佛法的過程並不順利,還受盡了磨難。三八二年,符堅派呂光攻打龜茲,臨行前交代對呂光說:「龜茲那裡有個叫鳩摩羅什的人,聽說他很有學問,而且也被世人所敬仰,我十分想見到這個人,你一定要把他帶回來。」

  呂光在俘獲了鳩摩羅什之後,並沒有看出他有什麼奇異的地方,那時鳩摩羅什才三十出頭,呂光就想戲耍他一番,就強迫鳩摩羅什與其表妹龜茲公主成親。鳩摩羅什自然是寧死也不肯答應的。呂光就設計將他和龜茲公主用酒灌醉,然後把他們關在一個密室裡。鳩摩羅什因此而破戒,為此他後悔不已,但是想到自己還負有傳播佛法的責任,也只能暫時隱忍下來。之後,呂光又想出各種手段羞辱鳩摩羅什,但鳩摩羅什沒有一句怨言,只將忍辱當做修行。直到四○一年,後秦姚興為延請鳩摩羅什弘法傳教,而發兵後涼,在大敗後涼軍之後,才將鳩摩羅什迎請到長安,並拜為國師。至此,鳩摩羅什東傳弘法的艱辛之路才算是終結,而此時的鳩摩羅什已經五十八歲了。

  可是,鳩摩羅什之後的弘法譯經事業,仍不順利。國君姚興認為像鳩摩羅什這樣的人才世間極難再找到第二個,所以理應留下後人才好,為了能使他留下「法種」,姚興就強迫鳩摩羅什接受他贈送的侍女十名,鳩摩羅什堅決不同意,但是姚興乃一國君主,鳩摩羅什又擔心會因為得罪君主而不利於弘法工作,只能聽憑姚興的安排。此後,鳩摩羅什便生得兩個兒子。

  當時有很多人就此事議論紛紛,有人詆毀鳩摩羅什,身為沙門郤做出這樣的事來,也有對鳩摩羅什的遭遇抱同情心的,而更多則是紛紛效仿他的人。為了弘法事業,鳩摩羅什將這些屈辱隱忍下來。

  鳩摩羅什本人也知道,他的種種行為已經觸犯了大乘戒律,因此在每次說法講經之前,他都對僧俗眾生說:「蓮花如此忙碌聖潔,郤是在污泥中長成,大家只需要採摘蓮花即可,而污泥就不要碰了。」 從他的這些話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內心的糾結與無奈。

  當時在鳩摩羅什的弟子中,也有人想效法他,既娶妻生子,又出家修道。鳩摩羅什為了讓有如此想法的人老老實實學佛,就當眾表演,將一碗銀針吞下,而且還能坦然自若,以說明自己道行精深,盡管自己破壞了戒律,污染了梵行,但實屬無奈,而那些存心要親近女色、破壞梵行的人切不能效法。

  鳩摩羅什所承襲的是龍樹的大乘中觀思想,在經過自己的理解和闡述後形成了般若中道論,其中心思想即是緣起性空,根據眾生的根器不同而用真俗二諦的義理來教化眾生,從而打破對名相的執著,以達到無相涅槃的境界。

  鳩摩羅什作為宣揚大乘佛法畢竟空的一員主將,還針對慧遠的因果報應理論進行了一番批駁,他破斥「神我」學說,就是為了糾正慧遠因果報應論中對小我的迷戀和執著。

  鳩摩羅什在《大乘大義章》中對大小乘佛法做了明確地區分:「有二種論,一者大乘論,說二種空,眾生空,法空,二者小乘論,說眾生空。」而這也成為中國佛教界對大小乘區別的定論。鳩摩羅什所宣揚的空觀,旨在掃除一切名相上的執著,這種觀法就是為了給大家提供一種不著兩邊,也不捨兩邊的中道實相境界,而這才是真正的徹底解脫。

  鳩摩羅什不僅是出色的佛經翻譯家,而且他自己也著有佛學理論著作,主要有《大乘大義章》《實相論》等。他門下弟子眾多,其中最為著名的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時人稱之為 「什門四聖」;道桓、曇影、慧觀、慧嚴、僧肇、竺道生、道融、僧叡,被稱為「什門八俊」;另外,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僧契、曇影、慧嚴、慧觀、道常以及道標,這十人被人們稱為「什門十哲」。鳩摩羅什的這些弟子中,有許多人後來都成為中國佛教不斷向前發展的積極推動者。

  東晉安帝義熙五年,鳩摩羅什在長安圓寂,火化之後,鳩摩羅什的舌頭尚在,而身體的其他部分都已化作舍利。只因羅什生前曾在眾僧人面前發下誓願:如若所傳所譯的經典沒有錯誤,那在他身死火化之後,舌頭依然完好,不會焦爛。

  鳩摩羅什所傳譯的大乘空宗佛學理論,不僅對當時的中國佛教帶來極大的啟發,而且關於般若空觀這一問題的討論,也使中國佛教漸漸地爭脫開魏晉玄學理論的舊有框架,開始了獨立發展。從此之後,中國佛教才逐漸地形成自己的理論特色。

—— 擷取自《高僧說什麼》─ 作者:馬超 ─ 出版商:中國財富出版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