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雷音庫
法師開示篇
學術篇
福智學苑
佛經故事
金口玉言
史蹟篇
閒情篇
特稿
佛青活動點滴
雷音過去期刊
   

法師開示篇
佛法自由談 暢懷法師解答

問答

問︰受了菩薩戒的家庭主婦,可不可以買酒作烹調用呢?

答︰如果受了菩薩戒,身體真正有毛病,經醫生診斷,由醫生處方非用酒不可,在這情況下才可用酒。不然,只是吃飯時作烹調用,受了菩薩戒的話,最好不要了。
  若果沒辦法,自己不用的話,假使會引起家庭裡先生、兒女等人的反應;不用酒來配菜不成。遇到這些小問題,大家可共同洽商,可避免的話,儘可能避免。

問:師父,弟子是吃素的,不過在雀局會所工作,要把肉類小菜送給客人。請問師父,弟子可不可以受持在家菩薩戒呢?

答︰沒有問題。如果你能轉換工作的話,轉換工作會好些,若是不能轉換的話也好,這是小問題,主要是自己不吃。

問︰誦地藏經的時候,可以分開早、晚誦嗎?

答︰可以。沒有問題。地藏經有上中下三卷,可分開來誦。時間不夠的話,今天誦不完,明天再誦都沒有問題的。

問︰佛教和其他的宗教,大家都是教人行善,為甚麼我們要選取佛教呢?

答︰你問得很有思想。所有宗教都有同一說法︰教人行善。儒家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道家說︰「因果報應,如影隨形。」佛家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基督教、天主教說博愛。是不是相同的說法呢?大家都是為善最樂的話,為甚麼一定要信佛教呢?
  為善最樂,做好事,提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你可知道這是佛教幼稚園的理論。也就是說是佛教最基本的道理。儒家、道家都是說這些道理。但在佛教來說,這些只是幼稚園的道理,你不知。佛教的阿含經是說佛教小學的道理的,這又高深了一層次。阿含經又稱為無比經。無比經的意思是說︰此經中所講的道理,一切其他的宗教不可相比。佛教小學的理論其他的宗教的理論已經不可相比了。至於佛教中學的理論,大學的理論,研究院的理論,究竟透徹了解宇宙人生的實相,這在其他的宗教是沒有講到的。因此我們要達到一個究竟圓滿的人生,佛教是唯一的選擇。

問︰請問如果有親人往生,但不採用佛教儀式辦喪禮,親人可不可以在旁替往生者誦經。如果誦經,是不是誦「佛說阿彌陀經」,或其他的經呢?

答︰一般都是誦阿彌陀經。若果不懂得誦經,可念佛號,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聖號。如環境不方便的話,可默念,無問題的。

問︰為甚麼佛教所說的智慧,有「有漏智慧」和「無漏智慧」兩種不同的分別的呢

答︰有所得就是有漏智慧,無所得就是無漏智慧。楞嚴經說以不生滅心修因得不生滅果。無所得就是無漏智慧,你以生滅心修因,得生滅果。有所得,就是有漏智慧。

問︰學佛有兩種︰一種從經文上鑽研,開啟智慧。一種是從信入手,念佛持咒。現在香港人教育程度高,應該用那方法呢?

答︰我經常有說,學佛有四個步驟,「信解行證」。我們中國兩千年,多是從信入手的,信佛念經持咒,但近來文化提高,所以最好從理解入手。從信上入手是頓根的佛教徒,利根的佛教徒要從理上入手,研究佛法,理解佛教才信,是真正信佛。信佛而不懂道理,是盲從,隨時會變化的。「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以前因為大多數人文化低,所以才這樣說,以信為入。但是現在不同,應該從理入。

問︰父母恩重難報經,其中一段說釋尊在路上見到一堆白骨,向白骨跪拜,釋尊說是他多世的父母,請師父解釋一下。

答︰釋尊有天眼通,他知道這是他過去世父母白骨,所以他禮拜,表示我們要孝順父母,敬重師長。

問︰兒女不孝,夫妻兄弟不和,應怎樣做人才對?

答︰我們信佛教的人,不要與人斤斤計較,因為這個世界的因因果果,千差萬別。他們為甚麼對我不好,這是我命運不好,是我前世對他們不好,今生來報復,這個誰人知道呢?我們只怪自己,不怪別人,所以佛教徒遇到甚麼困難遭遇,都不怨天,不尤人,只怪自己。自己要懺悔罪業,這是我們佛教徒特別與眾不同的情況。

問︰在家人可否施食、施水呢?有法師說可以廣結善緣,請師父開示?

答︰我不贊成在家人施食,因為凡出食有咒語,如你的咒語不誠心、不觀想。觀想不好,就發生偏差,不但結不到善緣,可能結了惡緣。因不如法,反而沒有功德,只有罪過。你看佛教打水陸,要重要的人去施食。放燄口、放蒙山都是非常重要的人才可以出食。你們居士不太懂,怎可以去出食呢?在大陸,曾經有出家人放燄口時剛下雨,念時打妄想,沒有觀想,下坐以後,很多小鬼把泥巴放到他的耳去。又有說九華山地藏王菩薩放五大士燄口,放完後說︰「做罪的燄口」。真正修行的地方很少放燄口,我不提倡放燄口。我雖不作,但青年會,護生會都變成風氣。其實多念阿彌陀佛都可以。

問︰為甚麼追求快樂而往往不能如心所願?

答︰世界上的快樂後面是痛苦,不是真快樂,是假快樂。跟隨快樂的是煩惱,甚至是「樂極生悲」,所以我們佛教徒打坐、念經、唸佛,這些清淨之樂才是快樂。心裡清淨才是真正的快樂。

問︰追求快樂帶來的煩惱,如何解決?

答︰你不要追求嘛!追求就是因,煩惱就是果。有因必有果,眾生是找痛苦的。男女生來有貪愛之心,男女談戀愛是人生的快樂,談戀愛之前快樂或是之後快樂呢?你試作比較。談戀愛之前去旅行很快樂,戀愛之後,心裡有所掛念,快樂就沒有了,你可以體驗。追求是痛苦,這是佛教的真理。不快樂之時怪誰呢?其實煩惱痛苦是自己找來的。

問︰回憶過去留下之煩惱,如何去解決呢?

答︰佛教說我們的思想是妄想,過去的事是長夜大夢,我們去追求也沒用。未來的事如空中的浮雲,變化莫測。現在的事,是逢場作戲所成,不要當作是真的,都是假的,要看得開,放得下,轉眼甚麼都沒有了,何必想到以前,想到之後呢?

問︰出家能否解決煩惱?

答︰解決煩惱是在心上解決,不是披了袈裟就可以解決。心裡的煩惱不能解決,就是住在深山也不能解決。

問︰如果冤家附在身上,又天天念往生咒,地藏菩薩聖號回向給他們,也做了很多功德,但他們怎樣也不肯離去,求師父慈悲,指導我應該怎樣做?

答︰有的是外來鬼怪擾亂,有些是自心心魔擾亂。是外來的還是內在的呢?很難說,外來的鬼怪,可能是身體不好,外在的鬼怪來跟從。有些附在身上。有些利害的時候附在心中。你說話和思想均與鬼怪打成一片。不論如何,是你運程差,身體不夠強壯。福德不夠。
  多拜佛,多念佛,多誦經。如誦地藏經,往生咒迴向給眾生離苦得樂。另一種是心理作用,沒辦法。自己內在的心理作用,還得自己找出心結解開心結。以前有一人,他自己精神不正常,很多人以為他是鬼上身,又做功德,又請喇嘛來趕鬼也沒生效,有些懂的人一看,知道不是外在的鬼神來附,是他自己心理的毛病。

問︰持長素的佛弟子可否吃蛋?

答︰正式的佛教徒,持長素是不吃蛋的,你看我們出家人也不吃蛋。

問︰甚麼是「如來禪」及「祖師禪」?

答︰「祖師禪」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你能聽的人是佛,能講話的人是佛,不用佛所講的方法,而行、住、坐、臥未曾離開佛,這就是祖師禪。
  如果以佛所講的三藏十二部經文方法去修,便是如來禪。

問︰佛教徒為甚麼不提倡愛?

答︰因為佛經有說︰「有愛就有苦」,這是指世間的貪愛。一般人對身體貪愛不捨,有些捨不得家庭、財產、妻兒,以至有些人在臨往生時一兩個小時不能斷氣。有些死後一兩個小時後復活。大部份佛教徒都會待亡者死後八至十小時後才移動往生者,因此,佛教徒應在死前要觀察身體是假的,是「地、水、火、風」四大組成,父母、子女、夫妻都是假的。若能看破,就能放下,就走得容易。
  相反,若對一切世間事不能捨,放不下,這樣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久久不能斷氣,非常痛苦。一般人或初學佛的人,認為這是悲觀,是消極。要知道,若能預早做好準備,就不致臨急抱佛腳。
  經上有說︰「因愛生憂,因愛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因愛生憂愁,若能遠離愛情,則無憂亦無怖。痛苦根源由愛而來,若沒有了愛又那有恐怖呢,「愛」有父母之愛、子女之愛、朋友之愛。佛教徒就是要斷愛,一般人很害怕聽這些說話。反而對外教經常講愛,上帝愛世人,人人都愛聽,不知這是痛苦的根源。


問︰若遇到人我是非之事,應怎去處理呢?

答︰不論兄弟、夫婦、朋友相處,一定要忍耐,否則就有痛苦煩惱。皆因人人都會有錯,試問誰能無過呢?若是佛教徒,應該諒解對方,只因自己過去生得罪了對方,批評過他,種下了這個因,今生才得此果報。要知道,生相端正莊嚴,相貌美麗,都是過去生能忍辱得來。假若你能忍,經過一兩年後,相就會變好,因為相隨心轉。
  你看看,一班人聚在一起,都是批評人,責備人的說話,讚嘆人的話就甚少講。人人都認為自己對,別人錯,這都是眾生的同病。我們應該隱惡揚善,好的話盡量多說,壞的話最好少說。批評人、責備人,對自己及他人都沒有好處。不論佛家、道家及儒家都是提倡隱惡揚善的。你們要檢查自己所講的話,是批評人多還是讚人多,要經常這樣做才對。

問︰自己持素,但工作上要送酒菜給人吃,可否受菩薩戒?

答︰受過菩薩戒的人,最好不要作這種工作,因為在家菩薩戒,酤酒戒是六條重戒之一。雖然不是酤酒,但是送酒等於間接賣酒。

問︰受了菩薩戒,是否要持午?

答︰受過菩薩戒的人,很重視在六齋日下午不吃飯,但是這都是其次的,最重要的你們可能沒有注意到。大家知道有「六念法」嗎?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布施」。受過菩薩戒的佛教徒應該重視這「六念法」。因為大家不懂佛法又沒有去研究,所以大家應多聽經聞法。信佛教的人很多,但明白佛法的人卻很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