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雷音庫
法師開示篇
學術篇
福智學苑
佛經故事
金口玉言
史蹟篇
閒情篇
特稿
佛青活動點滴
雷音過去期刊
   

特稿
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茂
  定風波 ─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宋詞人蘇軾(蘇東坡)所作的「定風波」,描述被貶官後流放他鄉的心情。相信有不少人亦非常熟悉,其背景內容亦無需在此多說?但最後一句 ---「也無風雨也無晴」則充滿禪味… 特此以本人膚淺的佛學知識, 加上現今商場事例與大家研究我們應以何種心態面對人生之起落。

  蘇軾被貶官,在仕途上之不如意,在詞中可見一班。但其實「好」與「壞」;「順境」與「逆境」的「觀念」是如果訂定?有客觀標準嗎?一些人生經驗豐富的朋友們可能會同意,「順境」與「逆境」的概念是會隨著時間和空間改變的。曾有一位銀行家在九七金融風暴前為公司在香港購置物業作集團總部長遠發展之用。時值市場向上,短短時間已升值不少,其決定受到所有人讚賞。但一場金融風暴,卻令其受盡千夫所指,為公司帶來巨額虧損。可時至今日,已超越97前市況,証明其眼光並非短淺… 可知同一個決定,同一個人,在不同時空下,可有完全不同理解及對待?

  在商場或官場上,我們每天也要作出大大小小不同的決定?有些周詳決定甚至需要經得起時間考驗,帶來長遠效益?但我們既沒有預知能力,確保一切變化盡在掌握之中?面對別人的批評,甚至人生的起落變遷,我們應保持何種心態?是誰設定我們的「觀念」,訂定怎樣才算「順、逆」?怎樣才算快樂呢?答案其實是我們自己…

  我們從小便不斷為自己建立很多不同的「觀念」來規限自己的思維,生活模式。當事情合符自己的要求,稱之為「順境」,應該產生快樂的感覺… 當遇上超出自己控制範圍的事情發生,稱之為「逆境」,可能產生不快的情緒… 但之前所舉例子已說明,好與壞的觀念其實沒有一定客觀標準,亦會隨時間和空間變化無常。

  若然我們能夠透視「晴朗」或「風雨」只是表相不同,其性質是中立、平等的,一切附加上去的感受及情緒,都是由我們自心所投射。並從根本明白到一切風風雨雨的想法,皆是自己給自己思想上的束縛;那面對所謂「順、逆」時,只要我們肯嘗試轉個念頭,不要限制自己的思維模式,一定要怎樣怎樣生活才算理想、過得快樂… 即使我們的事業,生活起了不可預料之變化,我們亦能盡量把心安住在每一個動點,不為外境所牽扯,而做其情緒反應!如是者久經訓練後,會發覺自己的生活慢慢增加因自心安穩而帶來的滿足;另一方面慢慢減少因自己不如意的想法而帶來的負面情緒。

  如能進一步把自己的心理質素提昇至不抗拒風雨的來臨;亦不刻意追求晴朗的感受;把「風雨」,「晴朗」,「順、逆」一體對待;不境生活中以及自然界,每當因緣成熟時,風雨、晴朗這些現象之出現是自然不過的?只放下既有觀念, 嘗試新生活,增強自己的適應能力,終究亦能活得輕鬆自在,「也無風雨也無晴」!

  當然,要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乃至思考模式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就像鍛練肌肉一樣,鍛練腦筋也需要每天堅持,重覆練習。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