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青活動點滴 香港佛青通訊 紐西蘭佛青通訊 活動地點說明
往首頁 佛教青年協會簡介
聯絡我們
雷音庫
法師開示篇
學術篇
福智學苑
佛經故事
金口玉言
史蹟篇
閒情篇
特稿
佛青活動點滴
雷音過去期刊
   

法師開示篇
學佛答問 暢懷法師解答

問: 每逢過時節;家人都用酒肉拜祭父母,這樣可否為父母受幽冥戒?
答:
每年三月清明節,我在天台精舍都主辦一次傳授幽冥戒,這在香港其他地方都沒有辦過。我們佛教不主張以酒肉拜祭父母。中國南方與北方風氣不同,那些非佛教徒祭祀鬼神的祭品亦各異。南方商業發達,非佛教徒拜神拜鬼用豬肉、?、鴨。北方是農業社會,拜鬼神不用肉類,用饅頭、素菜作祭品,也許是幾百年的傳統風氣。如果家人用肉拜祭父母,最好勸他用素拜祭。若是不聽,那就隨他去了。自己為先人受幽冥戒,一定要用蔬菜拜祭。

問: 外婆往生後的四十九日期間,我為她誦經、念佛、放生、布施、持素,四十九日後還可以做什麼功德利益她?
答:
地藏經上有講人死後不出七七四十九日就會投生。經書上講的每一件事都是固定,可是眾生的變化與業力並非固定,有的幾天已投生,也有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十年、二十年都不投生。其實投生一點兒也不簡單,有三個因素才能投生:(一)業力相同。(二)福報相同。(三)彼此有緣。
  比如他是一個大福報的人,你是一個無福報的人,雖然你與他有緣,但是你的業力重,他的業力輕,你不可能投生他的家。雙方業力要差不多,差距大則不能投生,即使雙方業力相同,沒有緣亦不會投生。你與某人有緣,兩者業力相若才可投生。這裡頭有很大問題,很複雜。
  英國有一位作家以科學分析因緣果報,並記錄在一本書上,列舉出多個實例,發現大部分自己家裡的親人往生後,投生回到自己的家。例如自己的兒子死了,他又再投生回自己家裡。為什麼這樣奇怪,那麼巧合?這個問題大家要研究研究。
  古德說兒女是債,有的討債而來,有的還債而來,無債不來。夫妻有緣,有善緣,有惡緣,無緣不聚會。這些話是真還是假,有誰看見?告訴你們一個女兒討債的事情:在澳門我認識一個女居士,她可算是多災多難,有一個女兒自小身體孱弱多病,經常要看醫生,夫婦二人對她更是無微不至,悉心照料,可是她毫不感恩,反而責?父母。女兒如此大逆不道,女居士氣得要命,又沒有辦法處理,唯有向我訴苦。後來她皈依三寶,我給她取個法名定懺,並告知她:「你女兒為討債而來,這個法名提醒你要時常懺悔,誠心懺悔能償還欠女兒的債。」她皈依三寶不到兩年,女兒正當讀大學二年級就往生了。是不是很奇怪呢?父母耗用了不少金錢,費盡了不少心血把她養育長大,在生之時又不孝順,劬勞未報便去世。這個女兒不是來討債嗎?
  另外還有夫妻是緣的事例:有一位佛教徒親自告訴我,她大病一場後得到特異功能,知道很多事情。有一次在街上遇見一位女士,兩人素未謀面,一見面即時對女士說:「你與丈夫只有十年因緣。」女士回答:「你又不認識我,怎麼知道我的事情。說得沒錯,我丈夫去年離世,恰好與他結婚十年時間。」是不是夫妻有緣才聚,無緣則散呢?
  你可以繼續做功德,多做善事迴向給外婆,對她有利無害,縱然投生也增加她的福德。

問: 弟子常聽師父開示,閱讀師父的著作,可是自己根器鈍,對佛法有很多不明白之處,如何能親近師父學習佛法?
答:
我是一個怪人,不喜歡跟人家聯誼來往,平時喜歡看書、打坐、拜佛、到大陸弘法利生。現在年紀老大,沒有精神和時間跟個別居士見面。各位居士們,如果沒有特別事情,請不要來找我。有重要事情我才應酬。天台精舍每月都舉辦生日法會,下午設有學佛答問,假若大家有任何疑問,到時可向我提問,日期和時間刊登於佛教青年協會的每月通訊。

問: 我參加靜坐班三個月後,打坐時感覺自己的頸像長頸鹿那樣長,為何有此感覺?
答:
經常打坐,思想和生理都發生變化。你的頸沒有長了。身體根本是這個樣子,但亦未必是幻象。剛才在這裡跟我告辭那位男居士,打坐兩、三個小時感覺靜了一靜。他告訴我每次打坐時都看見一幅圖畫,畫裡有一個很漂亮的女人,一打坐景象立即來,一念大悲咒它就走了。實在它根本沒有來亦沒有走,是思想和生理發生變化。不管是真是假,或是幻象,不用理會它,放下思想,景象自然不再來了。

問: 佛法講一切唯心,為什麼佛教禮儀既多又繁複,以虔敬慚愧心進行佛事不是已足夠嗎?
答:
每一件事情都要面面觀,你只知道佛教皮毛,不理解全面佛教才會提出這個問題。佛教的佛事儀軌是非常隆重的事,任何宗教都無可比擬。我們佛教禮節和儀式舉行起來那種莊嚴,中國共產黨官員看見也深受感動,對佛教會生起恭敬心,同樣亦影響中國許多老百姓對佛教生起歡喜心來。所以佛教在中國成為大宗教,政府也把佛教放在第一位。其實中國佛教在禮儀方面也有很大作用。
  泰國、緬甸、西藏都認為我們中國佛教禮儀太多,不贊成隆重其事。他們處事習慣了簡簡單單,所以接受不了我們的禮儀方式。中國是禮儀之邦,每件事情都很講究,有規有矩。

問: 法會期間誦經速度很快,須否同時思考經文道理?
答:
能夠一面誦經一面觀察是非常好。般若有三種:(一)文字般若。(二)觀照般若。(三)實相般若。文字般若是對一切佛教經典讀誦,不加思考。一面念一面觀察義理,就是入觀照般若。讀經達至真實效用是實相般若。誦經時能三種般若一齊並進,才是真正讀誦經典。口誦念而不思考和觀察,雖然是琅琅上口,唯屬修福,不能深入經藏。

問: 怎樣為死去的狗仔做功德?
答:
給牠誦一部地藏經,希望牠早生天界,離苦得樂就好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