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說. .欲.界.定. .十.六.特.勝. .八.背.捨.
.體.驗.與.功.效. .四.色.界.定. .五.輪.三.昧. .八.勝.處.
.靜.坐.之.前.方.便. .四.無.量.心. .九.種.不.淨.觀.法. .十.一.切.處.
.靜.坐.示.範.圖. .四.空.處.定. .八.念.法.  
.修.身.與.攝.心. .六.妙.法.門. .十.種.觀.想.  

 

.欲.界.定.

  「坐禪」是佛教專有名詞。六祖謂:「心念不起名為坐,自性不動名為禪。」又說:「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梵語禪那,譯為靜慮,思維修習,功德叢林等名。以禪為因,能生智慧神通妙用為果。又名三昧,翻譯為定,正受,調直定,正心行處。息慮凝心,如蛇行路常曲,入竹筒中則直,故名正心行處。今人作事,得奧妙處,亦稱三昧。

  禪有大乘禪、小乘禪、凡夫禪、外道禪、世間禪、出世間禪、出世間上上禪,還有如來禪、祖師禪之種種名稱。

  世間禪有二種。一、根本味禪。二、根本淨禪。

  一、根本味禪。

  即四禪天,四無量心及四空定,名為十二門禪,是凡夫、外道和小乘共修之禪。方法是用:「厭下苦粗障,忻上靜妙離」之六行觀去修。若厭欲界的散亂心,即修四禪。欲求有大福德,則修四無量心。若厭離色身,則修四空定。因為其生出世善法的根本,又於禪定中生著愛味,故稱其為根本味禪。根本味禪,為凡夫外道以六行觀修,發有漏智,不生無漏慧。

  根本味禪者,人之思想,如瀑流水,靜坐數分鐘,便覺思想更多,坐久則會凝靜。猶如濁水,若放白礬,便見沙土下沈。又如陽光透過門縫,方見微塵上下飛揚。妄想分別,正是如此。

  未得初禪之前,先修欲界定和未到地定,首先安坐端身攝心,由於攝心之故,氣息調和,覺此心路泯泯澄淨,貼貼安穩,不復攀緣七情六欲等事,名粗心住。

  雖不攀緣外事,心之微細流注,剎那不能停止,逐漸愈凝愈細,忽見氣息出入長短,知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入不積聚,出不分散,似有似無,名細心住。

  心既精細,覺心自然明淨,由於定法持身,坐不疲倦,任運不動,或經一坐無分散意。此時覺身如雲似影,爽爽空淨。雖若空淨,猶見身心之相,而未有定內之功德,是名欲界定。(欲界指色欲、情欲、食欲、淫欲。)

  得欲界定,因為定心既淺,未有功德支持,很容易失去。失有六種因緣:即一、心有期望。二、疑惑不決。三、驚怖心生。四、生大歡喜。五、愛著不捨。六、憂愁悔恨。

  未得欲界定有一種不正心,即希望心。

  正在欲界定時,則有四種,即一、疑惑。二、恐怖。三、歡喜。四、愛著。

  出定之後,則有一種,即多憂悔。若能離此六種邪心,則易入定。

  而後再修未到地定,諸禪中間,均有未到地定。得欲界定後,未得初禪前,別有境界,能生初禪。於其中間,渾然一轉,身心虛豁,雖然未去欲界身相,於靜坐中不見身首,衣服床座等物,猶如虛空,是名未到地定。即是初禪的方便定,亦名未來禪,亦名忽然湛心。

  得此定時,須提防邪偽。其中有十種相狀。

  一、增減相。增者,身動手起,腳也如此,外人見其身心不安,或如著鬼,身手紛動,或坐時見諸外境,如得神通,此為增相。減者,若上若下,未及W身,即便減壞,或坐時疏曠,無法持身,此為減相。

  二、定亂相。定者,識心及身,為定所縛,不得自在,或復因此便入邪定,乃至七日不能出定。亂者,心意擾亂,攀緣不止。

  三、空有相。空者,觸發之時,都不見身,謂證空定。有者,觸發之時,覺身堅卬,猶如木石。

  四、明暗相。明者,見外種種光色,乃至日月星辰,一切色相,無不悉見。暗者,即心闇暝,如入暗室,無所覺知,如熟睡人,亦如死人,無心相法。

  五、憂喜相。憂者,其心熱惱,憔悴不悅。喜者,心大慶悅,湧動不能自安。

  六、苦樂相。苦者,身心處處疼痛,煩惱不安。樂者,甚大快樂,貪著纏綿。

  七、善惡相。善者,經常念外散善覺觀,破壞三昧。惡者,即無慚無愧等,諸惡心生。

  八、愚智相。愚者,心識愚惑,迷惛顛倒。智者,利使知見,心生邪覺,破壞禪定。

  九、縛脫相。縛者,五蓋及諸煩惱覆蔽心識。脫者,謂證空無相定,得道得果,斷結解脫,生增上慢。

  十、強M相。強者,其心剛強,出定入定,不得自在,猶如瓦石,難可迴變,不順善道。M者,意志M弱,易可敗壞,猶若M泥,不堪為器。

  如是等十對惡觸,擾亂坐心,破壞禪定,令心邪僻,是為邪定發相。分別邪正之相,則以三種方法驗之,真金則以燒、打、磨便能知道。定喻於磨;修治喻打;智慧觀察,譬如火燒。

  於未到地定,雖不見身首床座等物,並非實無,如灰覆火、如夜噉食、如盲觸婦,不暢其情。行者見身息心,如芭蕉相,無有堅實。入定漸深,內不見身,外不見物,如此或經一日,乃至十日,或一月乃至一年,若定心不壞,應守護增長,於此定中,忽覺身心凝結,運運而動,動時還覺漸漸有身,如雲似影,動發之時,或從上發,或從下發,或從腰發,漸漸W身。從頭至足,多成退分,從腰發則成分,足發多是進分。總之,上發多退,下發多進,動觸發時,功德無量。

  略說十種善法眷屬與動俱起。

  一、定。二、空。三、明淨。四、喜悅。五、快樂。六、善心生起。七、知見明了。八、無累解脫。九、境界現前。十、心調柔M。有此勝妙功德,莊嚴動法,如是或經一日,或經十日,或一月五月,乃至一年,此事既過,又有餘觸,次第而發,名為初禪發相。

  餘觸發者而有八觸。

  一、重如下沈。二、冷如冰室。三、熱如火舍。四、輕如縷煙。五、澀如樹皮。六、滑如磨脂。七、粗如糠秕。八、M如無骨。

此八種相,是由四大變化而來。重澀是屬於地大;冷滑是屬於水大;熱粗是屬於火大;輕M是屬於風大。

  又八種觸,因息出入所致,入息順地大而重,出息順風大而輕,入息順水大而冷,出息順火大而熱,入息順地大而澀,出息順風大而M,入息順水大而滑,出息順火大而粗。

  若於中間定前,未有十種善法,先發八觸,多是病相。如重澀堅沈,是地大病生。如冷滑M涼,是水大病生。如熱粗煖癢,是火大病生。如輕M掉浮,是風大病生。

  若從入息所得重冷澀滑等病,則用出息而去治療。如從出息所得輕熱M粗等病,則用入息而去治療。

  又因重澀堅沈等,生睡眠蓋;因冷滑M涼等,生疑惑蓋;因熱粗煖癢等,生瞋恚蓋;因輕M掉浮等,生掉悔蓋;又因四大合成世間諸法,會令眾生生起貪欲蓋。靜坐者不可不防。

  因欲界色、受、想、行、識之五陰,轉換色界五陰,粗細有所不同,故有八觸發生。譬如世人,憂愁煩惱,內起結滯,壅塞不通,俾令四大發生變化,從心而生,乃至得病至死,此苦不從外來。今此禪中,有觸樂事,亦從心有。八觸之事,未必發盡,或發三五種,應先發何種,若論其次第,亦無定前後,強者先發,多見有人,從動而發。

 

回講義首頁